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福建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地大熱能 發表時間:2021-10-26 14:44:54瀏覽次數:4027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于北緯23°30′至28°22′,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臺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臺地和濱海平原。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以侵蝕海岸為主,堆積海岸為次,岸線十分曲折。潮間帶灘涂面積約20萬公頃,底質以泥、泥沙或沙泥為主。港灣眾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灣等6大深水港灣。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平潭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原有的廈門島、東山島等島嶼已筑有海堤與陸地相連而形成半島。
福建處于歐亞大陸板塊東南緣,東臨太平洋板塊,為全球構造-巖漿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福建省各時代地層、巖石均有出露,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剝蝕,并以中生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巖、侵入巖最為發育。各階段建造、形變、變質等特征都有所差異,表明晚太古代以來,地殼運動頻繁。縱向上無論是變質基底或是蓋層都具有多重結構特征;而表層構造則以斷裂構造極其發育為特色,尤其北北東-北東東及北西向斷裂最為醒目。因受斷裂控制,各時代地層、巖石的分布具有自北向南、從西到東變新的趨勢,并構成了“東西分帶、南北分塊”的構造格架。南平-寧化北東東向構造-巖漿帶及政和-大埔北北東向斷裂帶相交于南平一帶,將福建切割成閩西北、閩西南及閩東3個地體。
閩西北地體自晚太古代以來,幾經滄海變桑田之后,晚元古代開始褶皺隆起。加里東運動之后,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全面隆升、剝蝕。經印支運動與閩西南地體拼接后,中、新生代再度卷入造山、造陸運動。因晉寧運動與閩西北地體分離的閩西南地體,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處于廣海盆地邊緣,接受陸源碎屑沉積;晚泥盆世-中三疊世轉為陸緣海海灣環境,形成了厚達7000m的海陸交互相-海相地層,印支運動使之褶皺隆起。自加里東早期與閩西北及閩西南地體分離的閩東地體,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處于隆起、剝蝕狀態;因受閩臺微大陸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俯沖、碰撞、拼貼作用的強烈影響,燕山期尤其晚侏羅世發生大規模巖漿強烈和頻繁的噴發與侵入,酸性、中酸性火山巖、侵入巖遍布全區;從白堊紀開始斷褶、隆起,以致新生代福建處于整體隆升狀態。但因斷裂活動,各塊體隆升幅度仍有差異。概而言之,福建是個經歷多旋回造山作用,并由不同地體、斷塊拼接而成的復合造山帶。
福建省地熱資源十分豐富,全省現有水熱異常區總面積77km2,預測可能水熱異常區總面積約有560km2。經粗略估算,全省地熱資源儲量在2000m深度以內可達50000×1018J,相當于17000億噸標準煤的發熱量。目前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熱資源約為339×1018J,相當于115億噸標準煤的發熱量。目前全省已發現地熱水溫大于20℃而又有特殊化學成份者有200余處,其中大于30℃以上的溫泉有193處。全省溫泉分布自北而南、由西向東、由山區到濱海密度逐漸增大。80%的溫泉分布在閩清-永定一線以東,其中以南靖到廈門一帶最為密集。
4. 福建省地熱資源類型與分布情況
福建地熱資源主要屬構造裂隙深循環型,與新構造上升的花崗巖地區密切相關。全省地熱水已鉆探出的最高溫度為121.5℃,位于漳州市區地下100m深處;天然溫泉的最高水溫為89℃。根據SiO2化學溫標計算可知:全省平均熱儲溫度為114℃,其中花崗巖類為118℃,火山巖類為117℃,沉積巖類小于100℃。全省地下熱水資源以中、低溫為主,依溫度劃分:大于80℃有11處,占5.3%;介于50-79℃有92處,占44.4%;30-49℃有86處,占41.6%;小于30℃有18處,占8.7%。全省各市地熱水資源分布見表1,其中地熱水溫度大于80℃的見表2。
通過調研得知,不同地區地熱水的物化性質差別很大。在沿海地帶溫泉的水質以礦化度小于1g/L的淡水型為主、個別存在芒硝與蘇打水;在閩西南地區(比如連城縣等)有碳酸水存在;而含氡水的地熱水則分布于全省;鐵水、硫化氫水也有零星分布。全省已發現溫泉點的地下水化學成分大部分達到了醫療礦水的命名標準,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價值。
福建省能源嚴重缺乏,煤儲量少,陸地上至今尚未找到油、氣礦藏,水電資源利用亦日趨飽和。福建省地處臺灣海峽西岸,水熱活動頻繁,為我國三大地熱應用有前景的地區之一。溫泉出露點僅次于西藏、云南、四川、廣東,位居第五位,出露最高溫度位于西藏、云南、臺灣之后,位居第四位。
新生代以來,受太平洋、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影響,形成了以隆起山地為骨架的現代地貌,其N℃,NN℃和NW向構造發育,花崗巖和火山巖廣布,由于臺灣島弧不斷向北西方向推擠,形成NW向張性深大斷裂,構成地下熱水運移儲存條件,具備地熱型地熱資源、干熱巖地熱資源和地壓地熱資源開發前景。今后除進一步勘查開發30℃以上地下熱水資源外,可結合具體工程建設項目利用熱泵技術勘查開發小于30℃的低溫地熱能;閩南沿海的廈門、漳州地區是尋找高溫地熱和干熱巖地熱資源的有利地區;在福建東部海域新生代沉積坳陷盆地,是尋找地壓型地熱資源的有利地區,據此分析,福建省地熱資源極為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已探明地熱資源儲量僅是蘊藏量的一小部分。
福建省溫泉水溫分布圖
上一篇 > 吉林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下一篇 > 河北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