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水文地質
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研究綜述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1-04 11:47:58瀏覽次數:1557
三維地質建模技術較早的應用于石油、礦山領域,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科學團隊在位于內華達州南部和加州東南部的死谷含水層系統建立了第一個區域三維水文地質模型以來,許多學者開展了地下水資源信息化管理及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研究,建立了一系列三維水文地質模型。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突破了以往對地質體二維表達的局限,能更加直觀形象的描述與地下水儲運有關的地質體的空間及屬性結構;同時能作為地下水數值模擬的平臺,提高水文地質計算評價結果,輔助決策等等。但由于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本身存在著一些難點及瓶頸,現有技術還難以完全滿足水文地質行業的應用需求。因此開展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已經將通過開發三維(3D)制圖和可視化工具,應用新的地球物理方法,提高對地下水系統地質結構的認識列為地下水科學研究機遇中的六個跨學科主題之一。英國地質調查局(BGS)已經從以往的圖形調查、編制機構調整為三維地質模擬組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部署工作推進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的廣泛應用。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也開展了三維水文地質模型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國內許多研究機構也開展了三維水文地質模型研究工作,建立了一些三維水文地質模型。
1 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的研究現狀
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技術,需要地質、水文地質、計算機科學、物理等多學科的支撐。雖然,近些年眾多機構及科研人員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開展研究應用的時間較短,資金和相關學科支持力度有限及水文地質專業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目前的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還存在著不足,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的研究現狀。
1.1 空間數據模型
空間數據模型是人們對地質對象的概化理解和抽象表達,是構建三維水文地質模型及進行空間分析的基礎。近些年國內外做了很多研究,如:Guillaume Caumon及劉振平[8-9]在各自的文獻中對空間數據模型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張渭軍[10]采用三棱柱對孔隙水文地質層進行三維空間離散,在保證孔隙水文地質層類型的一致性的基礎上,提高了水文地質模型三維空間建模及地下水模擬的精度。張立強等[11]提出了結點-層數據模型組織不同實體類型的地質數據,實現地質觀測數據和幾何模型的一體化表達與存儲.通過快速構建多分辨率三維地質模型,實現大規模地質數據集的可視化方法。孟憲海,李吉剛等[12]針對三維薄層地層結構的形狀特點,提出了一種利用類三棱柱網格構造三維地質模型的方法等等。
目前提出的數據模型基本上可以分為面模型、體模型和混合模型三大類;這些模型各有適用性,如:面元模型可以較方便地實現地層可視化和模型更新,卻不是真3D的;規則體元模型是真3D的,模型更新性好,卻難以適應復雜地質體構模;非規則體元模型是真3D的,也適應復雜地質體構模,但模型更新困難;而混合元模型技術的實現難度大。要提高模型的精度,就要增加空間數據資源,這也降低了模型的運行效率,在目前注重應用的前提下大多優先考慮模型的運行效率。如何更好地解決資源與效率的關系是進一步研究與完善的重點。
1.2 數據的組織、管理和發布
三維水文地質建模需要大量的地質、水文地質數據的支持。這些數據形式不一(如圖形文件、數字和文字資料等),類型多樣(如鉆孔數據、物探數據等),不同類型數據的可靠性、完備性差異較大。如何優化組織并利用好這些數據是建模的關鍵之一,同時模型也要有高效的數據發布能力才能滿足社會對三維水文地質模型的需求。近些年,一些科研及學術機構為提高三維模型數據的管理和發布能力展開了研究和應用,提出了一些地質模擬和信息管理的技術方法。
但目前的技術和條件還不能支撐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在水文地質行業的廣泛應用。統一的數據標準,結合現代數據庫設計與互聯網,針對專業與非專業用戶的不同需求,建立地下水三維地質信息管理系統,將是推動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
1.3 模型的構建方法
三維水文地質建模尤其是區域性的水文地質建模范圍大,數據龐雜,建立地質模型要面臨相當大的困難,而當數據稀缺時,建模困難就更大。目前基于建模所用數據源總結出了基于鉆孔數據、基于剖面數據及基于多源數據等建模方法,利用鉆孔數據建模即直接根據建模目的將整理、概化的鉆孔數據導入建模工具,自動生成三維地質模型,如:C.C.Faunt等[4]為建立加州中央谷地區地下水流模型,匯編分析了約8 500個鉆孔資料,將巖性二元劃分為粗顆粒和細顆粒的百分比來描述松散沉積物的結構,在水平方向上以1.6km、垂向上以15m為間距建立了一個刻畫其含水系統特征的三維水文地質結構模型。基于剖面的數據建模方法就是利用鉆孔,物探等資料及專家知識布置、描繪出剖面,再利用剖面建立三維模型,模型的精度取決于布置剖面線的數量及剖面垂直精度,如:劉天霸等[3]應用基于剖面數據的建模方法,建立了華北平原的三維水文地質模型。英國地調局Katherine R.Royse等[5]采用地質平面圖、鉆孔資料及物探資料,結合專家知識和軟件自動生成功能建立了倫敦盆地白堊系三維水文地質模型,強調了在數據稀缺及地質條件復雜條件下專家知識的重要性。但單純利用剖面不能較好的利用剖面線以外的地質數據,可以考慮多源數據剖面分區建模的方式,即利用剖面將建模區分割為地質屬性相對一致的若干個小區,再在各個分區內結合鉆孔及平面圖等數據自動插值建模,這樣即避免了單純利用鉆孔數據建模精度低的問題,也能避免單純利用剖面數據建模中數據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建模的精度,更新時只要重新對各分區內部重新計算,提高了模型的更新性,但是目前這種方法實現的難度還較大。
同時,也應該注重其它建模方法的引入,如:數學地質建模,智能地質建模;借鑒三維地質建模的新成果,如:EricJanssens-Coron等[15]為優化建模方法,減少建模時間及工作量,首次開展了應用專家系統3DGeoExpert建立三維地質模型的研究。Guillaume Caumon[8]指出三維地質建模領域應該超越單純的數據擬合方法,結合地質概念來約束數據的解釋或檢驗數據的一致性,主張考慮時間演化和不確定性來進行三維地質模擬[8]。
1.4 復雜地質體及地質現象的表達
在三維水文地質建模中,常常涉及斷層、褶皺等復雜地質體及透鏡體、尖滅、倒轉等地質現象,它們都有著重要的水文地質意義,控制著區域水文地質條件。這些地質體及地質現象的存在增加了地質空間的不均一性和各向異性,增大了建模難度。拿斷層來說通常對斷層及構造的不連續性需要進行加密處理,對垂直斷層和水平斷層可以在地層中加入斷層面加以表示,這已經增加了建模的復雜程度,而對傾斜斷層的表達難度就更大,使建模數據量陡增,對數據及插值算法要求也很高。而在對區域松散沉積物的模擬中,范圍大,地層穩定性差,倒轉及互層現象普遍存在,透鏡體廣泛分布,難以對其準確、合理的刻畫。
朱良峰等[16]提出了斷層與地層的統一構模技術,實現了具有多值面的逆斷層網格生成技術[16];Nicolas Cherpeau等[17]提出了利用不同的拓撲結構來逼真的、隨機的模擬斷層網絡方法;A.Carmona·R.Clavera-Gisper[18]通過離散單元模型來模擬被沉積物覆蓋的構造形變,并結合基于過程的建模方法來模擬同沉積構造[18]。這些嘗試為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1.5 應用三維水文地質模型進行地下水數值模擬以往的地下水數值模擬應用已知的地質體框架、補徑排條件和水文地質參數等要素建立概念模型進行模擬計算,信息缺失嚴重,不確定性大。Sharpe等[19]為適應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在水文地質行業中的應用,提出了應用三維地質模型進行地下水數值模擬流程:① 鉆孔、剖面及物探等數據的收集、分析整理,導入建模軟件;② 應用三維地質建模軟件建立三維地質模型;③ 建立水文地質概念模型;④ 運用地下水數值模擬軟件進行地下水數值模擬;⑤ 用模擬結果定量分析地下水及環境問題,提出決策意見。后期研究及應用中發現這一過程需要進行反復迭代才能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
但一直存在著三維地質建模軟件與數值模擬軟件融合性差的問題,導致對地質模型的過度概化,降低了模擬的準確性。Daniela Blessent等[20]對此提出了在地質模型和數值模型間加入一個網格生成階段來改善地下水徑流和污染物運移數值模擬的方法。而英國地調局則應用GSI3D建立三維地質模型,結合定制的地下水數值模擬系統ZOOM 進行地下水流的數值模擬,實現了GSI3D輸出的結果直接導入ZOOM 系統,減少了信息的損失,提高了模擬結果的可靠性[13]。
1.6 不確定性的研究
水文地質系統存在著不確定性(如含、隔水層的幾何形狀,空間分布等),而建模所使用的數據是確定的,用確定的數據表達不確定的地質現象必然導致所建立的模型存在著不確定性。認識三維地質模型的不確定性,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可以指導建模人員在建模的過程中降低模型的不確定性,充分合理的應用多源數據,取得更為合理的建模思路和計算方法,注重專家知識等;讓使用者正確合理的使用所建的模型。J.Florian Wellmann等[21]指出三維地質體建模的不確定性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型:數據質量及地質體內在隨機性和人們不完備的知識,進而提出了一種從數據的質量角度來評價不確定性的方法。M.R.Lelliott,M.R.Cave,G.P.Wealthall[22]提出并檢驗了一種關于地質表面模擬的不確定性量化方法。朱良峰等[23]提出了三維地質結構模型精度評估、誤差檢測、動態修正的總體研究框架等等。但目前還缺少一種能被廣泛接受的評價不確定性的方法。
2 建議
2.1 確定有限的工作目標
近些年,一系列復雜的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已經被提出并走向成熟,但它們在區域性水文地質建模中卻受到了限制。
同時三維水文地質模型主要描述的是與地下水賦存運移有關的空間結構(如含水層隔水層空間分布、顆粒大小等),屬性條件(孔隙率、導水性質等)及作為地下水數值模擬平臺。
基于以上,三維水文地質模型的研建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及應用確定有限的工作目標,更好的滿足水文地質專業本身的需求。
2.2 開發針對三維水文地質建模工具
目前國內外針對三維水文地質建模的工具還比較少,且功能有限,急需一系列功能強大,針對性強的三維水文地質建模的軟件工具。這些工具要能保證開發出的工具符合水文地質專業的要求,能作為數值模擬平臺;友好的可視化與用戶界面,易于理解和操作;可更新性好,模型易于維護;同時價格合理,能夠讓大多數使用者負擔的起。
2.3 提高模型的可更新性
模型的建立只能代表現有條件下對地下空間的認識,當獲得了新的數據,或者有了新的認識,如果系統不能快速的、簡便的重建模型,那樣必然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可更新性好就要求自動建模程度高,對建模使用數據的規范化及建模的方法合理性要求更高,如:Aki Artimo等[24]就結合一種關系數據庫和數據管理系統在芬蘭西南部建立了一個易自動更新的水文地質模型,實現了對更新數據的自動存儲和處理,提高了模型的可更新性。
2.4 水文質條件概化的方法、原則及標準體系研究雖然目前對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方法的研究較多,但是針對地質條件概化的方法、原則及標準的研究還很少,缺少一種指導性的方法體系來指導針對于不同應用,不同地質條件及不同數據源下的三維水文地質建模,如地層巖性的歸并,地層的模擬精度等問題。如何結合專業自身特點,制定出指導性的概化方法、原則和標準體系是未來研究的方向之一。
3 結語
隨著地下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迎合了水文地質行業需求,它突破了以往對地下空間二維表達的局限,能更加直觀生動的表達地質條件,能更加準確的模擬地下水的空間、屬性結構;同時,隨著未來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如: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迅速發展、現代的數據庫設計理念和互聯網信息傳遞能力的提升等對三維水文地質建模技術的支持,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必將成為未來水文地質行業重要的工具。除了要靠專業的水文地質建模人員的努力之外,也要借鑒其它行業的發展經驗和成果,比如目前為石油應用開發的模型已被用于水文地質研究。未來,如何結合專業自身特點,制定出具有指導性的水文地質建模的方法、原則及標準體系是未來專業水文地質工作者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上一篇 > 山西省霍州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及礦井充水條件分析
下一篇 > 沁水盆地南部煤層氣藏水文地質特征